“荧光精灵”背后的生态故事
棕色躯体上缀着30余处荧光点,暗夜中透出幽绿微光,宛如《风之谷》里王虫的“迷你复刻版”。这样的奇幻生物,真的存在于现实世界吗?答案是肯定的。
不久前,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夜幕中,这份“科幻感”照进现实:天坪护林防火站副林长李华坚和队员们像往常一样进行夜间生态监测。当他们行至天坪区域一片相对开阔且植被茂密的地方时,几缕微弱却异常美丽的绿色光芒映入眼帘。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仔细观察,凭借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种罕见的昆虫。经过拍照和专家确认,这竟然是极为罕见的雌光萤。
在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雌光萤。王晋 摄
为亲睹这一“荧光精灵”的真容,日前,记者跟随护林员队伍深入保护区腹地,开启了一场充满未知的探寻之旅。
“雌光萤体长约5厘米,体型大如蝉,靠发光器中的荧光素与荧光素酶反应产生光芒。”出发前,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传法规科科长林莉介绍,雌光萤发光并非单纯“炫技”,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吸引雄虫完成交尾以繁殖后代;二是向捕食者发出警告,凭借荧光威慑天敌。
更令人关注的是,雌光萤是不折不扣的“环境检测仪”。其生存对土壤肥力、水质纯净度、空气质量均有极高要求,稍有污染便难以存活。据了解,该物种2021年才在四川首次发现新种巨雌光萤,此后仅在浙江、广西有零星记录。而大明山此次发现后,半个多月护林员再未观测到其踪迹,也让此次探寻之旅多了几分不确定性。
根据护林员经验,雌光萤偏爱栖息在湿润的厚落叶层中,因此探寻地点选在了保护区内鲜有游客涉足的深林区域。
护林员们在保护区巡护过程中架设红外相机。叶焱焱 摄
一路上,记者随着队员们踏过荆棘丛生的草丛,跨过腐朽的倒木,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虫鸣鸟叫,眼前是遮天蔽日的林木——这片幽深静谧的环境,正是珍稀物种赖以生存的家园。行进途中,队员们还随身携带红外相机,每发现一处适合观测野生动植物的监测点,便迅速分工、默契配合,完成设备安装与调试。
队伍中,有着30多年护林经验的李华坚是128名护林员的“老大哥”,也是名副其实的“林二代”。谈起守护了一辈子的大明山,一路上他的话匣子就收不住。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进山巡护,晴天必巡,雨季以日常辖区巡查为主。每次巡护,队员们有时甚至要背负约六七十斤的装备,包括食物、睡袋、手电筒、应急刀具等,短则当天往返,长则需要在山里住上几天。
“之前为了调查保护区里的黑叶猴种群,我和队友们在崎岖山路上走了三天两夜,最多一天走了20公里,脚底板磨起水泡也顾不上歇。”李华坚的话语朴实,却藏着对这片山林最深的热爱。
正是这份坚守,让大明山的生态保护有了坚实支撑。据介绍,在护林员团队与多方单位、部门的努力和协作下,保护区已布设100个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动态监测点,规划58条巡护监测线路,搭建起覆盖全区域的野生动植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实现了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实时监测与动态追踪。
随着天色逐渐暗沉,出于安全考虑,探寻队伍不得不结束行程,最终未能再次观测到雌光萤的身影。面对记者的遗憾,林莉笑着安慰:“虽然没见到雌光萤,但大家也亲身感受了大明山的生态——茂密的植被,清澈的溪流,带着清新草木香的空气……这些都是最珍贵的收获。”
除了这些,林莉还介绍了我们这次行程看不到的生态数据:2021年以来,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先后监测到大明山掌突蟾、大明山奥塔蛛、大明山竹叶蛙等12个新物种,发现广西睑虎、脆蛇蜥、唐鱼、柔毛红豆等50种大明山新记录物种;更令人振奋的是,林麝、黑叶猴、熊猴、斑林狸、黄喉貂、白眉山鹧鸪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多次出现在红外相机的镜头中。
“雌光萤的出现,其实是对我们生态保护工作的认可。”林莉说,正是通过加强生态监测、严格管控人类活动、开展栖息地修复等一系列举措,大明山才为众多珍稀动植物打造了安稳的“家”。
看着这片大山林木葱郁、生机盎然,此刻再想起与雌光萤外形相似的《风之谷》王虫,便会发现二者有着奇妙的共性——它们都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其存在与否,直接反映着自然生态的优劣。
雌光萤在大明山的现身,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生态保护的显著成效,更提醒着每一个人:守护自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更是像李华坚这样的护林员们日复一日的守护,是每一个人对生态环境的珍视。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荧光精灵”在山林中出现、繁衍,让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代代相传。
原文链接:http://sthjt.gxzf.gov.cn/zwxx/qnyw/t2599232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陈亮会见中国铁建股份...2025-09-29
- 9月21日广西城市环...2025-09-29
- “荧光精灵”背后的生...2025-09-29
-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2025-09-29
- 韦韬会见广西国际友城...2025-09-29
- 习近平主席特使、生态...2025-09-29
- 【环保微故事作品展示...2025-09-29
- 9月20日广西城市环...2025-09-29
-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2025-09-29
- 2020年安徽省生态...2020-10-12
- 石家庄市网络文化协会...2021-01-27
- 2021年1月全区各...2021-03-16
- 崇左市副市长、一级巡...2021-03-16
- 国办印发意见鼓励和支...2021-11-17
- 到2035年,美丽中...2021-03-01
- 到2035年,广泛形...2021-01-19
- 兵团生态环境第六监测...2021-03-16
- 快看2020各地如何...2021-02-22
- 政讯通沈阳环保联合调...2020-12-10
- 生态环境部:9项约束...2021-01-05
- 加速建设“智慧港口2...2021-01-27
- 河北廊坊:产业数字化...2021-01-27
-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2021-01-27
- 滦州市召开网络安全工...2021-01-27
-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1-01-15
- 公共资源“一网交易”...2021-01-27
- 千亿级产业强势崛起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