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种企业造假行为,做不得
时间:2021-03-29 作者:佚名 来源:本网
据了解,自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启动以来,环保部各督查组已发现多起涉嫌自动监测弄虚作假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环评造假。有的企业为应对重污染天气停限产,与环评单位相互勾结,恶意编造假环评文件,建设根本就没有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当摆设,以假乱真,形成应急响应不减产、不减排事实。
二是监测造假。有的社会监测机构收取好处后,故意为相关企业编造假的监测数据,导致企业实际排放情况不真不实,形成管控失效后果。
三是治理设施造假。治理单位和技术设备单位串通一气,安装根本没有治污效果或治污效果根本不达标的所谓治污设施,应付各种检查。
四是应急响应预案造假。有的企业向政府呈报的应急减排措施达标合格,但在执行应急响应时,却按照掺水造假的另一套方案执行。甚至有的企业还制造假的应急响应公示牌,上报假的停限产措施,欺骗各类检查。
五是编造不实借口造假。有的企业特别是钢铁、玻璃、焦化等行业企业,往往以接到应急通知晚、按时停产停炉会出安全事故为挡箭牌,故意拖延落实减排措施,形成事实上的造假结果。
从今年前几个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几次出现重度污染的情况来看,上述各类造假行为,无不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推波助澜、雪上加霜,促成重污染形成的“黑手”。由此可见,造假是精准防控的大敌,是产生重污染的帮凶,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绊脚石。造假问题不除,不仅重污染天气难防,还会给精准治污添乱。
为此,环保法制调研中心认为,实现“十四五”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目标,在深入、精准、科学、扎实做好各项减排工程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各种强制手段,彻底治理弄虚作假行为,还应急响应管控真实成效,从而实现重污染天气少出现、不出现的目标。
最新加入
- 李强同美国友好团体座...2025-09-26
- 境外网络达人甘肃丝绸...2025-09-26
- 李强会见联合国秘书长...2025-09-26
- 李强出席全球发展倡议...2025-09-25
- 丁薛祥出席第四届北斗...2025-09-25
-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2025-09-25
- 中韩化妆品监管法规制...2025-09-24
- 李强赴纽约出席第80...2025-09-24
- 赵乐际会见美国国会众...2025-09-24
热门资讯
- 生态环境部:9项约束...2021-01-05
-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1-01-15
- 中央宣讲团在各地宣讲...2020-11-20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2021-01-04
- 环保从娃娃抓起2020-12-09
- 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生态...2020-11-27
- 陕西:严厉打击无证排...2021-03-29
- 每天300多吨污泥焚...2021-02-07
- 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2021-03-22
精品推荐
- 政讯通沈阳环保联合调...2020-12-10
- 生态环境部:9项约束...2021-01-05
- 加速建设“智慧港口2...2021-01-27
- 河北廊坊:产业数字化...2021-01-27
-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2021-01-27
- 滦州市召开网络安全工...2021-01-27
-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1-01-15
- 公共资源“一网交易”...2021-01-27
- 千亿级产业强势崛起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