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金銮就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及当前我省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答记者问
9月29日上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陈金銮就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及当前我省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答记者问。
南方都市报:请问我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了哪些成果?当前我省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哪些?
陈金銮: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普查成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摸清了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2017年底,全省各类污染源数量是60.8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55.48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2.67万个,生活源2.12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0.54万个。从区域分布来看,工业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占比约80%。从行业结构来说,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五个行业占到全省工业源总数的50%左右。
第二,掌握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全省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为:化学需氧量166.03万吨、总氮30.15万吨、氨氮9.89万吨。珠三角河网区由于工业和人口比较集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较高,化学需氧量、总氮、氨氮排放量分别居全省七大流域首位。全省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为:氮氧化物85.93万吨、颗粒物65.90万吨、二氧化硫19.72万吨,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粤北区域。这次我们还对部分领域和部分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进行了尝试性调查,全省挥发性有机物总排放量86.64万吨,其中工业源53.34万吨,主要集中在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2017年,全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8215.55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为6734.47万吨,处置量704.96万吨,贮存量819.8万吨。湛江、韶关、佛山、东莞、广州五市一般工业固废的产生量约占全省的46%,这五市一般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量约占全省的49%。
第三,健全了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档案资料。本次普查形成了我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一数据库,初步形成了污染源分布“一张图”。根据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普查档案资料做到了有序管理和安全存放,共形成污染源普查资料113万多件。同时,还编制了技术报告和专题报告,通过按行业、区域、流域对各类污染源的结构与分布、主要污染物产排情况与污染治理水平进行汇总分析,结合我省环境质量现状、资源能源消耗现状、产业布局及发展现状等情况,分析判断当前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技术路径和改善对策。
第四,培养锻炼了一批具有生态环保铁军精神的业务骨干。普查工作中,各级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充分发扬生态环保铁军精神,任劳任怨、加班加点,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深入调查了解各类污染源的生产工艺、治理技术和环保设施等情况,采用科学的产排放量核算方法,圆满完成了各项普查工作。三年多的普查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精通业务政策的先进个人,培养了一批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借今天发布会的机会,对各位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五,进一步提高了公众、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普查期间,通过多媒体、立体化、多方式宣传,并得到广大新闻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普查工作,同时引导企业积极践行绿色生产方式,自觉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通过普查,可以看到近年来广东省的污染减排和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四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仍较高,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7%、10.3%、4.8%、8.5%,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总量减排力度。
二是生活源、农业源对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贡献大,其中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55.0%、80.2%、56.9%、34.8%,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40.4%、16.8%、38.6%、63%;移动源对氮氧化物的排放贡献大,占全省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59.7%;工业源、生活源和移动源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贡献大,分别占全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的61.6%、18.4%和20.1%。这些污染源涉及的主体多,而且多数是无组织排放,或者是面源排放,治理和监管的难度都比较大。现在广东的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臭氧,臭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前体物就是挥发性有机物,这次普查把广东省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底数基本上摸清楚了。
三是重点区域的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仍较大。珠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占全省排放总量的60.7%和74%,单位国土面积氮氧化物排放强度为粤东西北区域的2-4倍,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为粤东西北区域的2-11倍。粤东西北区域经济总量占比仅21%,但主要水污染物排放贡献达55%,单位GDP水污染物排放强度为珠三角区域的3倍以上。这些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污染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四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比例偏低,特别是粤西和粤北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这些问题为我们下一步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指明了方向,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攻坚克难,进一步提高我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谢谢!
原文链接:http://gdee.gd.gov.cn/hygq/content/post_3096069.html
-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质量...2025-09-29
- 广东省城市环境空气质...2025-09-28
- 铭记历史,向海图强;...2025-09-28
- “党旗红引领生态美 ...2025-09-28
- 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2025-09-28
- 普及健康知识 涵养环...2025-09-28
- 习近平在听取新疆维吾...2025-09-28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2025-09-28
- 习近平参观新疆维吾尔...2025-09-28
- 自然资源部:建立全国...2020-12-15
- 明年起这个城市的餐饮...2020-12-15
-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2021-03-16
- 云南省2025年“我...2021-03-16
- 国务院通过《排污许可...2020-12-15
-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2022-08-13
- 中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2020-12-15
- 第五监测站开展辖区2...2021-03-16
- 第五监测站开展3月环...2021-03-16
- 政讯通沈阳环保联合调...2020-12-10
- 生态环境部:9项约束...2021-01-05
- 加速建设“智慧港口2...2021-01-27
- 河北廊坊:产业数字化...2021-01-27
-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2021-01-27
- 滦州市召开网络安全工...2021-01-27
-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1-01-15
- 公共资源“一网交易”...2021-01-27
- 千亿级产业强势崛起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