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海南省“四方之才” 汇聚计划生态环境领域柔性人才引进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人事信息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关于开展2025年海南省“四方之才”
汇聚计划生态环境领域柔性人才引进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厅直属各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重要指示精神,柔性吸引生态环境领域优秀高层次人才到我省服务,根据《海南省“四方之才”汇聚计划管理办法》有关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现就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柔性人才引进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院士、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具备较高创新能力,在生态环境领域研发水平、研究成果为同行公认,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及以上获得者、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者(排名前二完成人)等在国内外取得国家级荣誉,或在排名前200位的世界知名大学、知名机构担任相当于教授或高级管理者职务。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人选(创新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杰出人才。
(二)聘期5年以上,全职在海南工作。
(三)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特别优秀的急需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一般不超过70周岁,顶尖人才可放宽至75周岁。
(四)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五)所在用人单位(依托单位)为在海南省实质运营的企业、事业单位或机构。
(六)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允许流动的情形。
二、申报范围
申报人于2018年5月13日后到海南工作,目前仍然在岗;或目前尚未到我省工作,但已与相关用人单位达成引进意向,并能于2025年12月31日前签订协议到岗工作的省外高层次人才。在外省入选其他人才项目且支持期尚未结束的,或已入选我省其他人才项目的人才不再申报。
三、申报程序
(一)单位推荐。用人单位对申报人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资格条件和申报材料真实性等进行初审,经单位主要领导同意后,按属地管理向所在市县生态环境局推荐,经所在市县生态环境局审核后向省生态环境厅推荐;各高等院校、厅直属单位直接向省生态环境厅推荐。
(二)组织评审。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专家对各市县生态环境局、高等院校、厅直属单位推荐的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开展项目查重、征求意见、党组会研究审议等程序,形成拟入选人才名单,经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纳入柔性人才引进项目予以支持。
四、优惠待遇
入选生态环境领域柔性人才引进项目的人才,可按规定享受全职认定高层次人才相关服务保障待遇。
五、相关要求
(一)申报材料
申报人将申报材料复印件按一式两份编序号(机打或手写)胶装成册,现场提交或邮寄报送到省生态环境厅人事处,具体内容包括:
1.海南省2025年生态环境领域柔性人才引进项目申报书(电子版发送至rsc_stt@hainan.gov.cn);
2.申报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5年以上工作协议复印件;
3.申报人退休佐证材料;
4.其他佐证材料:主要包括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职称证书复印件以及申报书中所列科研项目、获奖、论著、专利等相关佐证材料复印件和扫描件,所有复印件均需用人单位审核盖章。
(二)申报时间
申报截止时间2025年8月31日,逾期不再受理。
(三)监督管理
1.根据《海南省“四方之才”汇聚计划管理办法》要求,用人单位要与入选人才签订目标任务书(协议),明确服务期内的目标任务、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2.强化人才服务期内工作情况管理与考核。省生态环境厅将会同省委人才发展局加强工作调度,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用人单位每年底向省生态环境厅报送年度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年度考核不合格,或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考核的人才,按照退出汇聚计划办理,退还已享受的待遇。
3.对因个人或者家庭原因提出放弃入选资格的人才,按主动退出办理,不再享受相关支持政策。对未按合同约定如期到岗工作,或在岗时间未达到要求、经督促提醒仍不履约的;违反职业道德,学术不端造成恶劣影响的;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取消入选资格,终止享受相关支持政策,并记入诚信档案,不得再次参评汇聚计划;违反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依法追究责任。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正强 联系电话:0898-65236028
材料邮寄地址:海口市美兰区美贤路9号海南省生态环境厅人事处806室,邮编:570203。
电子信箱:rsc_stt@hainan.gov.cn
附件:海南省“四方之才”汇聚计划生态环境领域柔性人才
引进项目申报书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2025年6月11日
(此件主动公开)
原文链接:http://hnsthb.hainan.gov.cn/xxgk/0200/0202/zwgk/rsxx/202506/t20250616_38805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这起价格垄断,罚款高...2025-09-22
- “美丽广东 活力湾区...2025-09-17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2025-09-17
- 关于海南省2025...2025-09-17
- “无废城市”专题宣传...2025-09-17
- 关于张静等同志晋升职...2025-09-17
- 关于公开遴选“202...2025-09-17
- 海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2025-09-17
- 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2025-09-17
- 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2021-01-27
-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2021-03-16
- 2020年12月7日...2021-03-16
- 公开征求对《广东省汽...2021-03-16
- 兵团生态环境局关于中...2021-03-16
- 关于入选内蒙古自治区...2021-03-16
-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2021-01-27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2021-03-16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2021-05-06
- 政讯通沈阳环保联合调...2020-12-10
- 生态环境部:9项约束...2021-01-05
- 加速建设“智慧港口2...2021-01-27
- 河北廊坊:产业数字化...2021-01-27
-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2021-01-27
- 滦州市召开网络安全工...2021-01-27
-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1-01-15
- 公共资源“一网交易”...2021-01-27
- 千亿级产业强势崛起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