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海南省“无废细胞”建设 指南(试行)》的通知--土壤环境管理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海南省商务厅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海南省教育厅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
海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关于印发《海南省“无废细胞”建设
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发展改革、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农业农村、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科学技术、教育、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机关事务管理等行业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及《“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价办法(试行)》(环办固体〔2025〕3号)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制定了《海南省“无废细胞”建设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海南省商务厅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海南省教育厅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 海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2025年6月1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海南省“无废细胞”建设指南(试行)
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环固体〔2021〕114号)及《“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价办法(试行)》(环办固体〔2025〕3号),营造“无废城市”全民共建体系,深化全域“无废岛”建设,制定《海南省“无废细胞”建设指南(试行)》,指导规范各类型“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本指南提出了海南省“无废细胞”的建设对象、建设要求、建设程序等内容。
一、建设对象
践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采取有效技术、工程和管理措施,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社会生产生活各类组成单元,包括工厂、园区、小区、乡村、机关、医院、酒店/民宿、景区、商超、学校、场馆、工地、码头/港口、汽车4S店等14类“无废细胞”。
二、建设要求
(一)基本要求
“无废细胞”建设单位应依法设立,在建设和运行中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文件。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污染物必须稳定达标排放。不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不生产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
(二)工作要求
各类“无废细胞”建设要求满分100分,附加分5分。建设单位应对照指南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相关工作制度、管理文件、会议记录、图片资料、表彰文件等。在满足合法合规要求的基础上,得分90分(含)以上可认定为建成“无废细胞”。建设单位不涉及的部分指标,按照该项满分计算。获得过国家级或省级绿色、环境、生态等命名表彰的生产生活单元,按要求提出建设申请的,原则上直接认定为“无废细胞”。
三、建设程序
“无废细胞”建设流程为申报、核实和认定。鼓励创新细胞建设,暂无省级建设指南的“无废细胞”建设类型,各市县可自行组织制定;各市县已发布的“无废细胞”名单可直接认定,后续“无废细胞”建设统一按本指南执行。
(一)自愿申报。建设单位根据建设指南要求自愿开展建设工作,开展自评打分,向所在市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无废细胞”建设申请,并附申报材料。
(二)核实认定。市县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建设单位递交的申报材料开展核实赋分并进行必要的现场核实。审核通过的,应及时公示和认定发布,并将评定结果向生态环境部门备案。
(三)动态管理。“无废细胞”有效期3年,期满后可向认定部门申请延续,认定部门应对“无废细胞”提出的延续申请进行复核,复核通过的可再延续3年。在有效期内出现不符合认定标准问题的,由认定部门予以撤销。
附件:1.“无废细胞”建设申报表和承诺书
2.“无废细胞”建设任务分工表及建设细则
附件1
“无废细胞”建设申报表
申报单位名称 | | ||||
地 址 | | ||||
申 报 类 型 | | ||||
联系人 | | 职务 | | 电话 | |
申报单位建设情况简介(主要举措和成效) | (简述基本情况、建设目标、主要举措和成效等方面,不超过2000字) 一、基本情况 二、建设目标 三、满足标准情况 四、建设亮点及成效 五、组织保障 (单位签章) 年 月 日 |
“无废细胞”申报单位承诺书
(通用版)
_____市(县)______(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如生态环境局):
我单位已充分了解海南省“无废细胞”建设和管理等相关规定,知晓本单位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自愿建设成为“无废XX”,对提交申报表及支撑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规性负责。
我单位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管理,公开环境信息,开展“无废”理念宣传,自觉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和社会公众监督。如有违法违规行为,将积极配合调查,依法接受处罚。
特此承诺。
单位名称: (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2
“无废细胞”建设任务分工表
序号 | 细胞类型 | 牵头部门 |
1 | 无废工厂 | 生产类“无废工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无废工厂”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 |
2 | 无废园区 | 工业类“无废园区”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农业类“无废园区”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信息科技类“无废园区”由科技部门牵头。 |
3 | 无废小区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
4 | 无废乡村 | 农业农村部门或相关乡镇政府 |
5 | 无废机关 |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 |
6 | 无废医院 | 卫生健康部门 |
7 | 无废酒店/民宿 | 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部门 |
8 | 无废景区 | 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部门 |
9 | 无废商超 | 商务部门 |
10 | 无废学校 | 教育部门 |
11 | 无废场馆 | 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部门 |
12 | 无废工地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
13 | 无废码头/港口 | 货运类“无废码头/港口”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渔业类“无废码头/港口”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 |
14 | 无废汽车4S店 | 交通运输部门 |
1.“无废工厂”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0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绿色低碳/“无废工厂”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20分) | 厂区环境 (10分) | 厂容厂貌环境整洁,建筑外立面整洁完好,生产和办公区无污水、污物,无乱堆、乱放现象,公共区域无卫生死角。有基础设施、生活垃圾等维护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 | | |
污染排放 (10分) | 污染物排放依法合规。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或排污登记。废水、废气等处理设施按规范配套并达标排放。 | | | ||
固体废物 管理 (55分) | 减量化 (15分) | 按要求实施清洁生产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得5分。 | | | |
针对主要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或危险废物,采取工艺设备升级改造、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绿色供应链,节能降耗等减废降碳举措,每项得3分,最高得7分。 | | | |||
在基准年基础上,单位产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或危险废物产生量实现负增长或零增长,得3分。 | | | |||
工业固体废物规范收集贮存 (10分)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分类收集贮存,贮存设施满足GB18599、GB18597等建设要求,规范设置标识标志,得5分。 | | |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分别建立管理台账,台账记录规范、真实,得5分。 | | | |||
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利用处置 (15分) | 在场所内采取固体废物在线回收、循环利用等项目,开展废物资源化新技术探索,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就地就近规范利用处置”,最高得5分。 | | |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得5分。或者在基准年基础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年综合利用率实现正增长,每增长1%得1分,最高得5分。 | | |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依法委托利用处置业务,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并对受托方的技术能力进行核实,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得5分。 | | | |||
管理体系 (10分) | 申请、延续、变更排污许可证,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将产废信息纳入排污许可,得3分。 | | | ||
信息化管理,得3分。按要求填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管理电子台账。重点企业按要求通过门户网站等信息平台公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信息。 | | | |||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得4分。根据相关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并报属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危险废物相关重点单位依法依规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年度内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自评或相关部门评估)达标。 | | | |||
其他固体废物规范处置(5分)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交由环卫清运处置。(若有)其他固体废物,按规定依托有资质单位规范处置。 | | | ||
低碳循环 (5分) | 节能降碳(5分) | 实施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采取节能、节电、节水等措施,使用新能源或再生能源。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按要求开展单位碳排放核算。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宣传科普 (5分) | 厂区内设置有“无废城市”相关主题宣传栏或海报、显示屏,通过门户网站或公众号等推送“无废城市”建设有关新闻、简报、简讯等。 | | | |
主题活动(5分) | 每年组织或参与“无废城市”相关主题的科普活动、员工教育和培训,环境保护设施向公众开放等。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低碳工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工厂”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3、基准年为每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第一年。
2.“无废园区”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0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绿色低碳/“无废园区”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20分) | 园区环境 (10分) | 园区规划合理,实施九通一平,绿化美化亮化管理规范。园区环境整洁,无卫生死角,有基础设施、生活垃圾、绿化等维护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 | | |
污染排放 (10分) | 污染物排放依法合规。园区内单位废水、废气等处理设施按规范配套并达标排放。 | | | ||
固体废物管理 (50分) | 减量化 (15分) | 园区内企业按要求实施清洁生产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得5分。 | | | |
针对主要产生的特征固体废物,鼓励建设绿色/无废/低碳细胞,每建成1家得3分;采取绿色包装/物流/供应链,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按绿色产业链招商,项目间、单位间、产业间资源循环利用等减废举措,每项得3分。本项最高得10分。 | | | |||
特征固体 废物规范 收集贮存 利用处置 (25分) | 园区内企业主要产生的特征固体废物按相关要求规范分类收集贮存,贮存设施、标识标志和管理台账满足规范要求,得10分。 —工业园区重点关注工业固体废物。园区内企业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按照相关要求规范分类收集贮存,贮存设施满足GB18599、GB18597等建设要求,规范设置标识标志和管理台账。 —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关注农业固体废物。园区内企业的畜禽粪污、秸秆、农膜农药瓶废弃物等,按要求配备分类收集贮存设施和管理台账。 —信息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关注生活垃圾。园区内企业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贮存清运,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 | | | ||
针对主要产生的特征固体废物,按相关要求规范收运处理处置,得10分。 —工业园区重点关注工业固体废物。园区内企业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依法委托有资质的利用处置业务,签订书面合同并对受托方的技术能力进行核实,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 —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关注农业固体废物。园区内企业的畜禽粪污、秸秆、农膜农药瓶废弃物等,依托养殖场配套的处理设施或者第三方专业单位规范收运处理处置。 —信息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关注生活垃圾。园区内企业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交由环卫部门、第三方专业单位转运处理处置。 | | | |||
针对主要产生的特征固体废物,园区综合利用率不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得5分。或者在基准年基础上,园区特征固体废物年综合利用率实现正增长,每增长1%得1分,最高得5分。 | | | |||
“三废”集中处理(5分) | 园区内建设废气、废水、固体废物集中回收处理、循环利用设施、项目或举措,推进“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就地就近规范利用处置”。 | | | ||
其他固体废物 规范处置 (5分) | 生活垃圾、食堂厨余垃圾、建筑垃圾等按相关要求规范分类收集贮存,委托有资质单位规范收运处置。 | | | ||
低碳循环(10分) | 循环改造 (5分) | 省级重点园区按要求编制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 | | | |
节能降碳 (5分) | 实施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采取节能、节电、节水等措施,建设电、热、气等多种能源协同互济的综合能源项目。园区内重点行业、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按要求开展单位碳排放核算。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宣传科普 (5分) | 园区设置有“无废城市”相关主题宣传栏或海报、显示屏,通过门户网站或公众号平台等推送“无废城市”建设有关新闻、简报、简讯等。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每年组织或参与“无废城市”相关主题的科普活动、员工教育和培训,环境保护设施向公众开放、“无废工厂”参观等活动。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循环经济园区、绿色园区、生态示范园区、低碳园区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园区”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3.基准年为每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第一年。
3.“无废小区”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0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绿色低碳/“无废小区”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反馈回应(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25分) | 小区环境 (10分) | 整体干净整洁,无违法搭建,无卫生死角,无乱堆乱放。 | | | |
规范车辆 (5分) | 建立车辆停放管理要求,小区内车辆存放规范、整齐。按要求开展老旧车辆清理整治。 | | | ||
规范店铺 (5分) | 沿街商铺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商铺门前干净整洁、无占道经营。 | | | ||
污染排放(5分) | 废气废水合规排放。雨污分流、污水纳管达标排放。 | | | ||
生活固体废物管理 (45分) | 源头减量(20分) | 建有绿色低碳生活方面的公约,家庭和居民有良好行为规范,得5分。 | | | |
落实“禁塑”工作,严格执行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要求,得5分。 | | | |||
新建、改建或装修采用绿色设计、施工,推行全装修交付,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得5分。 | | | |||
倡导废旧物资回用,得5分。设有公共场所用于物品共享、旧物修复,如邻里书屋、玩具之家、废物再生工坊等提供图书借阅、玩具置换、物品修复等服务,通过小区微信群、公众号等以互换、赠予等方式促进闲置物品再使用。 | | | |||
垃圾分类、废旧物资 回收利用 (25分)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分类贮存清运,得10分。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和暂存,设置规范的分类收集装置,张贴垃圾分类标识、管理制度等信息。建立物业管理员、志愿者、督导员指导和监督工作机制。 | | | ||
厨余垃圾收集清运规范,得5分。门店餐厨垃圾应有专门的收集桶或其他收集设施,由专业单位收集、日产日清;小区产生的家庭厨余垃圾,倡导由专业单位收集或通过堆肥、发酵等就近规范资源利用。 | | | |||
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得5分。设置废旧衣物等可回收物收集设施。通过“互联网+”回收、积分商城、“以车代库”流动回收等,促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 | | |||
所在社区、街道等配套有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投放或收运服务,得5分。 | | | |||
低碳循环(10分) | 节能降碳(10分) | 采取节能、节电、节水等措施。使用新能源或再生能源。倡导绿色出行,建有公共充电桩。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宣传科普 (5分) | 设置有“无废城市”相关主题宣传栏或橱窗、电子显示屏等,通过公众号平台等推送“无废城市”建设有关新闻、简报、简讯等。一定数量的环保志愿队伍参与小区环境卫生管理与环保宣传,居民积极参与“无废社区”建设。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每年组织或参与以旧换新、废旧物品交换、跳蚤市场等“无废城市”相关主题活动,推动废旧物品资源利用。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低碳小区、绿色小区、文明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小区”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4.“无废乡村”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0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美丽乡村/清洁乡村/“无废乡村”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20分) | 乡村环境 (10分) | 乡村环境整洁、美观,无卫生死角、无黑臭水体、无垃圾乱堆乱放。有基础设施、生活垃圾、绿化等维护养护管理长效机制。注重保护历史村落和传承传统文化,开发建设活动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 | | |
污染排放 (10分) | 地表水体、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结合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处理出水达标率符合考核要求。落实秸秆禁烧工作机制。 | | | ||
农业废物管理 (50分) | 源头减量 (10分) | 建有低碳绿色生活方面的村规民约,得5分。民宿、农家乐(餐馆)等推广“光盘行动”,农村宴席推行节制、适度消费,减少餐桌浪费。 | | | |
落实“禁塑”工作,严格执行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要求,得5分。 | | | |||
垃圾分类、 废旧物资 回收利用 (20分)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贮存清运,得5分。张贴垃圾分类标识、管理制度等信息,乡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集中暂存点垃圾收集设施外观清洁、无外溢。 | | | ||
推广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得5分。因地制宜采用沼气发酵、堆肥等方式就近减量处理。农家乐(餐馆)等餐厨垃圾由专业单位统一收运处理。 | | | |||
可回收物分类收集,得5分。设置废旧衣物等可回收物收集设施。通过“互联网+”、积分商城、“以车代库”流动回收等,促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 | | | |||
配套有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投放场所或收运服务,得5分。 | | | |||
农业 废物管理 (15分) | 畜禽粪污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得5分。规模养殖场配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且正常运行,建立了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及台账;养殖户粪污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及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 | | ||
秸秆实现资源化利用,得5分。推进农作物秸秆还田肥料化、能源化、原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资源化利用,综合利用率不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 | | | |||
废旧农膜、农药瓶有效回收,得5分。设置废旧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站点,回收率不低于本地区平均水平。 | | | |||
其他固体废物 规范处置 (5分) | 村医务室使用医疗废物专用垃圾桶,委托有资质单位收运处置或运至集中转运点,医疗废物管理台账清晰。 | | | ||
低碳循环 (10分) | 节能降碳 (10分) | 村域内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采取节能、节电、节水等措施。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宣传科普 (5分) | 设置有“无废城市”相关主题宣传栏或橱窗、电子显示屏,通过公众号平台等推送“无废城市”建设有关新闻、简报、简讯等。一定数量的环保志愿队伍参与乡村环境管理与环保宣传教育,居民积极参与“无废乡村”建设。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每年组织或参与以旧换新、废旧物品交换、跳蚤市场等“无废城市”相关主题活动,进村入户指导绿色农业、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等科普培训。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零碳乡村、和美乡村、清洁乡村、绿色乡村、美丽乡村、国家卫生镇、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乡村”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5.“无废机关”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0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节约型/绿色低碳/“无废公共机构”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10分) | 场所环境 (5分) | 整体环境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公共区域无垃圾堆积,厕所干净无异味。 | | | |
污染排放 (5分) | 废气废水合规排放。雨污分流、污水纳管达标排放。 | | | ||
低碳循环 (30分) | 绿色办公 (10分) | 节约使用办公耗材,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使用。推行无纸化办公、电子会议,推广纸张双面打印。倡导自备水杯,减少一次性纸杯和瓶装矿泉水的使用。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相关要求。实施办公用品领取登记,推行公共办公用品循环使用。 | | | |
绿色出行 (5分) | 鼓励干部职工践行“135”低碳出行。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并配备充电设施。 | | | ||
绿色餐饮 (5分) | 深入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深化“光盘行动”。食堂采取预约用餐、按量配餐、小份供餐等方式,科学采购和使用食材,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优先。 | | | ||
落实“禁塑” (5分) | 严格执行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要求。 | | | ||
节能降碳 (5分) | 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公共区域张贴节能节电节水等标语。开展绿色照明,使用高效照明光源,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推广应用光伏、风电等再生能源。完成年度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人均水耗指标。 | | | ||
固体废物 管理 (40分) | 垃圾分类、 废旧物资 回收利用 (30分)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贮存清运,得15分。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和暂存,设置规范的收集装置和标识,投放场所及容器外观清洁、无外溢。食堂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委托专业单位收运处理;少量产生的厨余垃圾,倡导通过堆肥、发酵等方式就近规范资源利用。 | | | |
按程序报废的废旧办公桌椅等大件垃圾或废旧电脑、打印机等电器电子产品,设置清运存放点或交由第三方专业单位回收利用,得15分。开展“公物仓”建设,对经维修可继续使用的办公设备、办公家具以置换、调拨等方式促进循环使用。 | | | |||
其他固体废物 规范处置 (10分) |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如有医务室)按标准规范要求收集贮存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园林绿化垃圾通过粉碎、堆肥等方式进行就近资源化利用,得5分。 | | | ||
新建、改建或装修中采用绿色设计、施工,配套有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设置清运存放点或收运服务,无随意堆放、丢弃行为,得5分。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宣传科普 (5分) | 通过海报、电子屏、公示栏展示等宣传“无废城市”“无废公共机构”建设相关主题,一定数量的环保志愿队伍参与公共机构环境管理与环保宣传教育,职员积极参与“无废公共机构”建设。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每年组织或参与“无废城市”相关主题的科普活动、员工教育和培训。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节约型机关、绿色低碳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机关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机关”达标基准分90分。
2.除机关、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外,其他“无废公共机构”建设可参照此细则。
3.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6.“无废医院”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5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爱国卫生/绿色低碳/“无废医院”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专项制度 (5分) | 建立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医疗废气专项管理制度。建立并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清洗消毒、可回收物资回收管理制度。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15分) | 场所环境 (10分) | 整体环境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公共区域无垃圾堆积。厕所干净无异味。门诊、病房等医疗区禁烟。 | | | |
污染排放 (5分) | 废气废水合规排放。雨污分流、污水纳管达标排放。 | | | ||
低碳循环 (15分) | 绿色办公 (5分) | 节约使用办公耗材,推行绿色无纸化办公,推广应用电子病历。 | | | |
落实“禁塑” (5分) | 严格执行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要求。 | | | ||
节能降碳 (5分) | 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公共区域张贴节能节电节水等标语。开展绿色照明,使用高效照明光源,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推广应用光伏、风电等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 | | | ||
固体废物 管理 (45分) | 医疗废弃物规范管理(25分) | 合规分类收集,得5分。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至暂时贮存地点。无污染的输液瓶(袋)等可回收物做到应收尽收。分类及收集符合《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等规定,包装封口完好,中文标签规范。 | | | |
合规分类暂存,得5分。按规范要求建立医疗废弃物暂存场所,设施设备标识齐全清晰,干净整洁、定期消毒,医疗废弃物分类存放。 | | | |||
合规分类转移,得5分。医疗废物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无污染的输液瓶(袋)等可回收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利用。 | | | |||
医疗废弃物台账规范,得5分。如实登记医疗废弃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以及经办人签名等。按要求纳入省级医疗废物智慧化监管系统。 | | | |||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产生的栅渣、沉淀污泥和化粪池污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转运处置,得5分。 | | | |||
其他固体废物 规范处置 (20分)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贮存清运,得10分。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和暂存,设置规范的收集装置和标识,投放场所及容器外观清洁、无外溢。食堂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委托专业单位收运处理。 | | | ||
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按程序报废的废旧办公桌椅等大件垃圾或废旧电脑、打印机等电器电子产品、医疗设备,设置清运存放点或交由第三方专业单位收运处理,得5分。 | | | |||
危险废物按标准规范要求收集贮存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得5分。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宣传科普 (5分) | 通过海报、电子屏、公示栏展示等宣传“无废城市”“无废医院”建设相关主题。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每年组织或参与“无废城市”相关主题的科普活动、员工教育和培训。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爱国卫生、文明单位、绿色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医院”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7.“无废酒店/民宿”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0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绿色低碳/“无废酒店/民宿”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15分) | 场所环境 (10分) | 整体环境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公共区域无垃圾堆积,厕所干净无异味。酒店/民宿范围内水域、岸滩及其周边环境外观清洁,无垃圾堆积、漂浮。 | | | |
污染排放 (5分) | 废气废水合规排放。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餐饮废水经过隔油等专业处理。雨污分流、污水纳管达标排放。 | | | ||
低碳循环 (30分) | 绿色服务 (10分) | 节约使用办公耗材,推行绿色无纸化办公。应用无纸化入住。公共区域物品共享使用。不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日用品,推广可循环、可重复使用的日用品。 | | | |
绿色采购 (5分) | 采购绿色、可再生的酒店/民宿用品,倡导洗漱用品采用大瓶装。优先采购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 | | | ||
绿色餐饮 (5分) | 倡导“光盘行动”,推行小份菜、拼盘菜,通过采购净菜、分等级利用等措施减少食材损耗。剩余的新鲜食材通过低价促销、赠送等形式利用,减少食物浪费。 | | | ||
落实“禁塑” (5分) | 严格执行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要求。 | | | ||
节能降碳 (5分) | 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公共区域张贴节能节电节水等标语。开展绿色照明,使用高效照明光源,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推广应用光伏、风电等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 | | | ||
固体废物 管理 (35分) | 垃圾分类、 废旧物资 回收利用 (20分)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贮存清运,得15分。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和暂存,设置规范的收集装置和标识,投放场所及容器外观清洁、无外溢。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委托专业单位收运处理,鼓励采取措施提升厨余垃圾的收集品质以及自建合规的小型处理设施。合理布局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专用回收箱。 | | | |
淘汰的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或废弃电脑、打印机等电器电子产品,设置清运存放点或交由第三方专业单位收运处理,得5分。 | | | |||
海洋垃圾 管理(5分) | 配置责任人对海滩环境和海滩垃圾收集设施进行管理。海滩区域合理设置垃圾桶,根据游客密度及时清理海洋垃圾。 | | | ||
其他固体废物 规范处置 (10分) | 危险废物按标准规范要求收集贮存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设置清运存放点或交由第三方专业单位收运处理。防虫、绿化等作业产生的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按照有害垃圾分类存放于密闭容器。栽培或者修剪树木、花草等作业产生的园林绿化垃圾倡导粉碎堆肥利用。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科普宣传 (5分) | 大堂、餐厅设有“无废城市”相关主题宣传栏或海报、显示屏,通过门户网站、公众号平台等推送“无废城市”建设有关新闻、简报、简讯。客房有节约资源能源提示卡。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每年组织或参与“无废城市”相关主题的科普宣传、员工培训,公众净滩、废物再生手工、有奖问答等公益活动。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绿色酒店、生态环保酒店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酒店/民宿”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8.“无废景区”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0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将绿色低碳/“无废景区”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20分) | 场所环境 (10分) | 整体环境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得10分。公共区域无垃圾堆积。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基本满足需要,干净整洁无异味。景区范围内河湖等水域、岸滩及其周边外观清洁,无垃圾堆积、漂浮。 | | | |
污染排放 (5分) | 废气废水合规排放。食堂设置安装使用油烟净化装置。雨污分流、污水纳管达标排放。 | | | ||
生态保护 (5分) | 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开展景区建设,景区设施维护与环境相协调,加强景区地貌、动植物、水体采取保护措施。建有生态停车场、生态或仿生态游步道。 | | | ||
低碳循环 (30分) | 绿色办公 (5分) | 节约使用办公耗材,推行绿色无纸化办公。推广应用电子门票和电子游览手册。旅游纪念商品简化包装。 | | | |
绿色餐饮 (5分) | 倡导“光盘行动”,推行小份菜、拼盘菜,通过采购净菜、分等级利用等措施减少食材损耗。剩余的新鲜食材倡导通过低价促销、赠送等形式利用,减少食物浪费。 | | | ||
绿色交通 (5分) | 推广绿色交通出行方式。景区内观光车等交通运输工具采用新能源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并配备充电设施。 | | | ||
落实“禁塑” (5分) | 严格执行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要求。 | | | ||
节能降碳 (5分) | 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公共区域张贴节能节电节水等标语。开展绿色照明,使用高效照明光源,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推广应用光伏、风电等再生能源。 | | | ||
水循环(5分) | 景区内直饮水源点建设充足,方便、安全、卫生。建立用水循环体系,实现景观用水、植物养护用水、旅游厕所及环境保洁用水的循环。 | | | ||
固体废物 管理 (30分) | 垃圾分类、 废旧物资 回收利用 (15分)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贮存清运,有专人清理和分类收集各个区域的生活垃圾。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和暂存,设置规范的收集装置和标识,投放场所及容器外观清洁、无外溢。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委托专业单位收运处理,鼓励采取措施提升厨余垃圾的收集品质以及自建合规的小型处理设施。合理布局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专用回收箱。 | | | |
海洋垃圾 管理(5分) | 配置责任人对海滩环境和海滩垃圾收集设施进行管理。海滩区域合理设置垃圾桶,根据游客密度及时清理海洋垃圾。联合景区内水上项目单位共同清理沿岸水域垃圾和海底垃圾。 | | | ||
园林垃圾 管理(5分) | 景区绿化采用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化肥农药包装物全部回收。因地制宜实施园林绿化垃圾的循环利用,用于堆肥处理、制作有机覆盖物等。 | | | ||
其他固体废物 规范处置 (5分) | 危险废物按标准规范要求收集贮存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防虫、绿化等作业产生的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按照有害垃圾分类存放于密闭容器。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和淘汰的大件垃圾或废弃电脑、打印机等电器电子产品,设置清运存放点或交由第三方专业单位回收利用。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科普宣传 (5分) | 景区大门、咨询服务中心、游客公共休息区设置“无废城市”相关主题宣传栏或海报、显示屏等,通过门户网站、公众号平台等推送“无废城市”建设有关新闻、简报、简讯等。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每年组织或参与“无废城市”相关主题的科普宣传、员工培训,公众净滩、废物再生手工、有奖问答等公益活动。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绿色景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景区”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3.“无废公园”的建设,可参照本建设规则执行。
9.“无废商超”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0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绿色低碳/“无废”商超建设纳入日常管理。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10分) | 场所环境 (5分) | 整体环境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公共区域无垃圾堆积。厕所干净无异味。 | | | |
污染排放 (5分) | 废气废水合规排放。餐饮油烟达标排放,餐饮废水经过隔油等专业处理。雨污分流、污水纳管达标排放。 | | | ||
低碳循环 (40分) | 绿色消费 (10分) | 设置绿色商品或者二手商品专柜、展区。商户产品不进行过度包装。推动以旧换新等绿色消费模式。鼓励设立临近保质期商品专区,通过折扣销售或环保回收等减少资源浪费。 | | | |
绿色采购 (10分) | 落实绿色采购,构建绿色供应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高效节能设备、产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等优先。推广使用绿色包装和物流,使用可循环使用周转箱/袋。 | | | ||
绿色餐饮 (5分) | 餐饮商户推行小份菜、拼盘菜。鼓励剩余的食材通过低价促销、赠送等形式利用,减少食物浪费。用餐选用可循环使用的餐具,倡导“光盘行动”。 | | | ||
绿色服务 (5分) | 商超运营管理中心推广无纸化办公,商超内部设置电子地图导航、停车电子缴费等。搭建商超物资交换、资源共享平台,闲置资源进行循环使用。商超举办展会、展览、演出、促销等活动,各类临时物资采用借用、租赁或循环利用等方式。 | | | ||
落实“禁塑” (5分) | 严格执行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要求。推广使用环保布袋、菜篮等非一次性塑料制品购物袋。按照有关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情况。 | | | ||
节能降碳 (5分) | 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公共区域张贴节能节电节水等标语。开展绿色照明,使用高效照明光源,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推广应用光伏、风电等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 | | | ||
固体废物 管理 (30分) | 垃圾分类、废旧物资 回收利用 (25分)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贮存清运,得15分。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和暂存,设置规范的收集装置和标识,投放场所及容器外观清洁、无外溢。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委托专业单位收运处理,鼓励采取措施提升厨余垃圾的收集品质以及自建合规的小型处理设施。合理布局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专用回收箱。 | | | |
淘汰产生的废旧货架等大件垃圾或废弃电脑、打印机等电器电子产品,设置清运存放点或交由第三方专业单位回收利用,得5分。 | | | |||
过期化妆品等需销毁处置的商品按要求委托第三方专业单位无害化处置,得5分。倡导依托药店设立废旧药品回收点。 | | | |||
其他固体废物 规范处置 (5分) | 危险废物按标准规范要求收集贮存并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处置。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设置清运存放点或交由第三方专业单位收运处理。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科普宣传 (5分) | 商超门口、咨询服务中心、公共休息区等设置“无废城市”相关主题宣传栏或海报、显示屏,通过门户网站、公众号平台等推送“无废城市”建设有关新闻、简报、简讯等。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每年对员工及入驻商户员工进行“无废城市”相关主题培训,组织或参与绿色低碳/“无废商超”相关主题的跳蚤市场、环保创意艺术展、二手物品交换、净滩等公益活动。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绿色商场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商超”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10.“无废学校”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0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绿色低碳/“无废”校园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10分) | 场所环境 (5分) | 校园环境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厕所干净无异味。校园全面禁烟。 | | | |
污染排放 (5分) | 废气废水合规排放。 | | | ||
低碳循环 (25分) | 绿色办公 (10分) | 节约使用办公耗材,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使用。推行无纸化办公,推广纸张双面打印。推行电子教学。鼓励循环使用教材、教具。 | | | |
绿色出行 (5分) | 引导师生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 | | ||
落实“禁塑” (5分) | 严格执行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要求。倡导师生自带水杯。 | | | ||
节能降碳 (5分) | 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公共区域张贴节能节电节水等标语。开展绿色照明,使用高效照明光源,充分利用自然采光。 | | | ||
固体废物 管理 (30分) | 实验室废物 管理(10分) | 产生实验室废物的学校,建有实验室废物管理制度。按照《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GB/T3119)、《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对实验室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规范贮存。 | | | |
其他固体废物 规范处置 (20分)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贮存清运,得10分。对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和暂存,设置规范的收集装置和标识,投放场所及容器外观清洁、无外溢。食堂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委托专业单位收运处理。 | | | ||
按程序报废的废旧办公桌椅等大件垃圾或废旧电脑、打印机等电器电子产品,设置清运存放点或交由第三方专业单位回收利用,得5分。 | | | |||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如有医务室)、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按规范要求收集贮存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得5分。 | | | |||
宣传教育 (25分) | 教学课程 (10分) | 设置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无废”校园相关课程,组织垃圾减量分类、禁塑等“无废城市”主题相关教育讲座和培训。 | | | |
宣传活动 (15分) | 通过校园黑板报、广播站、宣传栏、校内报刊、食堂等主要场所宣传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无废”校园相关主题内容,得5分。 | | | ||
组织或参与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无废”校园相关主题社会环保公益活动,倡导废旧物资回用,得10分。设有公共场所用于物品共享、废物再生,组织绿色低碳/“无废”校园相关主题的征文、演讲、手抄报,环保创意艺术展、书籍交换等。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文明校园、绿色校园、低碳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学校”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11.“无废场馆”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0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绿色低碳/“无废场馆”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10分) | 场所环境 (5分) | 整体环境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公共区域无垃圾堆积。厕所干净无异味。 | | | |
污染排放 (5分) | 废气废水合规排放。雨污分流、污水纳管达标排放。 | | | ||
低碳循环 (30分) | 绿色办公 (10分) | 节约使用办公耗材,推行绿色无纸化办公和电子门票。公共区域物品共享使用。落实绿色采购,优先购买绿色、可再生的用品。推广电子注册、电子登记、电子办公等无纸化措施。临时使用的设备、设施等采用借用或租赁方式,展台使用可循环材料。积极承办各类社会活动,或向公众开放,提高场馆利用率。 | | | |
绿色建筑 (5分) | 新建、改建或装修采用绿色设计、施工,新建或改建达到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 | | | ||
落实“禁塑” (5分) | 严格执行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要求。 | | | ||
节能降碳 (5分) | 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在公共区域张贴节能节电节水环保等宣传标识。开展绿色照明,使用高效照明光源,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推广应用光伏、风电等再生能源。 | | | ||
水循环(5分) | 场馆内直饮水源点建设充足,方便、安全、卫生。建立用水循环体系,实现植物养护用水、厕所及环境保洁用水等的循环。 | | | ||
固体废物 管理 (40分) | 垃圾分类、 废旧物资 回收利用 (25分) | 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要求实施分类收集投放,得15分。有专人清理和分类收集各个区域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委托专业单位收运处理,鼓励采取措施提升厨余垃圾的收集品质以及自建合规的小型处理设施。合理布局废纸、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专用回收箱,再生资源交由专业单位回收利用。 | | | |
建筑垃圾(含装修垃圾),淘汰产生的废旧器材等大件垃圾或废弃电脑、打印机等电器电子产品,设置清运存放点或交由第三方专业单位回收利用,得10分。 | | | |||
其他固体废物 规范处置 (5分) | 医疗废物、废油漆等危废废物按标准规范要求收集贮存,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 | | ||
应急能力 (10分) | 备有赛事、演唱会、会展等场馆活动产生各类固体废物快速清理方案,具备保洁人员和清运车辆增加和调配能力,实现及时清理,得10分。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科普宣传 (5分) | 场馆内外、服务台设有“无废城市”相关主题宣传栏或海报、显示屏等,通过门户网站、公众号平台等推送“无废城市”建设有关新闻、简报、简讯等。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无废”相关工作要求纳入场馆工作人员、志愿者日常培训。赛事、演唱会、会展等文体活动增加绿色低碳/“无废”相关主题,将“无废”要求纳入电子指引或电子手册,宣贯“垃圾不落地”行为规范。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绿色场馆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在场馆举办的赛事、会议、活动等落实无废/碳中和主题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场馆”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12.“无废工地”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5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绿色低碳/“无废工地”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专项制度 (5分) | 建立建筑垃圾管理专项制度。建立并执行建筑垃圾管理人员培训、督查抽查、资源利用、清运处理等管理要求。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25分) | 场所环境 (10分) | 工地封闭管理、环境整洁、分区明确、管理规范,场地设施和环境卫生满足相关建设施工规范要求。提倡使用标准化或模块化围墙,实现可周转重复利用。 | | | |
污染排放 (15分) | 工地设置有三级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污水排放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得5分。 | | | ||
有防尘抑尘管控措施和管理制度,设置有降尘喷淋设备设施,扬尘治理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得5分。 | | | |||
有噪声管控措施和管理制度,噪声管控达到要求,得5分。 | | | |||
低碳循环 (15分) | 绿色建造 (5分) | 有全过程的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绿色交付管理要求,予以严格落实。 | | | |
节能降碳 (5分) | 有节材、节能、节地相关措施,并落实检查。推广应用光伏、风电等再生能源。 | | | ||
水循环(5分) | 实施现场水资源利用相关措施,如基坑降水和雨水的利用等(可作为消防、喷淋用水)。 | | | ||
固体废物 管理 (35分) | 建筑垃圾管理 (25分) | 采取工程渣土、废弃泥浆减量措施,得5分。 | | | |
减少每万平方米其他建筑垃圾产生量,建筑垃圾每万平方米不超过300吨,得5分。 | | | |||
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工地临时用房采用装配式建筑,落实临时照明、临时消防、楼梯间扶手、施工道路等项目的永临结合相关措施,得5分。 | | | |||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0%,得5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量/建筑垃圾产生量×100%。项目直接利用、资源化利用、消纳均可纳入利用量。 | | | |||
建筑垃圾规范分类堆放和处理,得5分。工程项目结束后建筑垃圾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 | | |||
其他固体废物 规范处置 (10分) |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贮存清运,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食堂用餐选用可循环使用的餐具,厨余垃圾规范存放,委托专业单位收运处理,得5分。 | | | ||
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按标准规范要求收集贮存,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得5分。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宣传科普 (5分) | 工地外围张贴减量化工地/“无废工地”相关建设内容或标语。将减量化工地/“无废工地”建设管理纳入员工培训。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每年组织或参与减量化工地/“无废工地”相关主题宣传、观摩学习活动。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绿色工地、减量化工地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建筑垃圾处理处置相关技术、标准与减污降碳达到国内领先,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工地”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13.“无废码头/港口”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0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绿色低碳/“无废码头”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20分) | 场所环境 (5分) | 码头/港口口岸及水域整体环境干净整洁,作业分区明确,无垃圾堆积、漂浮。 | | | |
污染排放 (5分) | 码头/港口接收及产生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按要求妥善处理,安全处理达标排放。货运码头/港口配套扬尘和有害气体防治,采用诸如封闭、半封闭等构筑物或围墙、防风抑尘网、抑制剂、水雾、喷淋等防风抑尘措施。 | | | ||
接收能力 (5分) | 具备自有或可依托的靠港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建立健全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体系,在装卸区规范设置《港口污染物接收告知牌》,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规范。 | | | ||
应急能力 (5分) |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足够、有效的防污染设施和器材。防污染应急设备、器材应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用。 | | | ||
低碳循环 (20分) | 绿色建设 (5分) | 新建或改造码头相关建筑设施过程实行绿色设计,采用绿色建材,推行绿色施工。 | | | |
落实“禁塑” (5分) | 严格执行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要求。推广使用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绿色物流配送器具。 | | | ||
节能降碳 (10分) | 落实码头/港口绿色节能照明要求,加快岸电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光伏、风电等再生能源。港口机械和港作拖轮采用清洁能源或新能源作为动力,或者使用清洁能源作业车辆 | | | ||
固体废物管理 (40分) | 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管理 (25分) | 按要求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船舶污染物进行接收转运,转移过程执行联单制度,得10分。 | | | |
船舶污染物分类收集转运,无危险废物、一般固体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收混运,得5分。 | | | |||
备有环境应急预案和防治船舶污染环境应急预案,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得5分。 | | | |||
按要求摸清辖区“三无船舶”底数,建立台账,针对性地开展清理整治。凡属清理整治范围内的“三无”船舶,在指定位置集中停靠转运处理,得5分。 | | | |||
其他固体废物 规范处置 (15分) | 码头/港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贮存清运,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得10分。渔业码头应有专门的厨余(易腐)垃圾收集桶或其他收集设施,委托给专业单位收运处理。 | | | ||
建筑垃圾,码头疏浚土、污泥等设置清运存放点或规范清运处理,无随意堆放、丢弃行为,得5分。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宣传科普 (5分) | 设有“无废城市”“无废码头”相关主题宣传栏或海报、显示屏。一定数量的船员环保志愿队伍参与码头环境卫生管理与宣传教育,积极参与“无废码头”建设。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每年组织或参与绿色低碳/“无废码头”相关主题的净滩净海、卫生清洁、“三无”船舶清理等专项行动或社会公益活动。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绿色码头/港口、生态渔港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码头”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14.“无废汽车4S店”建设细则
序号 | 建设指标 | 建设内容 | 自评得分 | 核实得分 | |
组织管理 (15分) | 组织机构 (5分) | 建有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无废4S店”建设工作纳入日常管理。 | | | |
专项制度 (5分) | 建立汽修产生危险废物管理专项制度。建立并执行人员培训、规范化管理、转移联单等管理要求。 | | | ||
反馈回应 (5分) | 设有环境问题反馈的渠道,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和解决。 | | | ||
基础环境 (20分) | 场所环境 (10分) | 店内环境干净整洁,不堆放杂物、分区明确、管理规范。厕所无异味。 | | | |
污染排放 (10分) | 涂装车间设置废气处理装置,得5分。 | | | ||
实施雨污分流;洗车处设沉淀池,废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得5分。 | | | |||
低碳循环 (15分) | 绿色采购 (5分) | 落实绿色采购、绿色供应链,采购经认证的绿色产品和服务,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环境保护记录的供应商。 | | | |
节能降碳 (5分) | 实施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采取节能、节电、节地等措施,使用新能源或再生能源。 | | | ||
水循环(5分) | 实施现场水资源利用相关措施,如冲洗水循环和雨水利用等(可作为消防、喷淋用水)。 | | | ||
固体废物 管理 (40分) | 减量化 (10分) | 严格执行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工作要求。销售车辆配件时无过度包装或不提供一次性车辆用品,得5分。 | | | |
推行绿色维护,喷漆过程采用环保涂料等环保材料,保养过程产生的多余新鲜机油、齿轮油、方向机油等规范回收利用,得5分。 | | | |||
维修废弃物 规范收集 贮存处置 (25分) | 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得20分。全面识别机动车维修服务过程产生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危险废物。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等危险废物规范分类,贮存设施满足GB18597建设要求,设置标识标志,贮存能力与实际运营活动的贮存需求相匹配。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台账记录规范、真实。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并对受托方的技术能力进行核实,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安全处理率达到100%。 | | | ||
维修产生的废旧轮胎、铁皮、金属零件等分类回收、分区贮存,得5分。 | | | |||
其他固体废物规范处置(5分) |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贮存清运,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投放场所及容器外观清洁、无外溢。 | | | ||
宣传活动 (10分) | 宣传科普 (5分) | 通过宣传栏、海报、LED屏和显示屏等宣传“无废城市”“无废4S店”相关主题。 | | | |
主题活动 (5分) | 每年组织或参与“无废城市”相关主题的科普活动、员工教育和培训、车友会等活动。 | | | ||
加分项 (5分) | 成效显著 (5分) | 近3年取得如下成效或荣誉表彰的,每项得5分: —获得绿色服务网点、供应链等绿色低碳相关荣誉。 —在推动各类固体废物高效管理、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如重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较上一年大幅改善,建有“无废城市”建设宣教展厅,应用数字化信息系统建立健全主要固体废物管理等。 | | |
说明:1.本建设细则满分100分,其中加分项5分,“无废4S店”达标基准分90分。
2.如不产生相应固体废物,相应指标按满分赋分。
原文链接:http://hnsthb.hainan.gov.cn/xxgk/0200/0202/hjywgl/trhjgl/202507/t20250702_38897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关于发布《水质 丙烯...2025-09-28
- 这起价格垄断,罚款高...2025-09-22
- “美丽广东 活力湾区...2025-09-17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2025-09-17
- 关于海南省2025...2025-09-17
- “无废城市”专题宣传...2025-09-17
- 关于张静等同志晋升职...2025-09-17
- 关于公开遴选“202...2025-09-17
- 海南省国家生态文明试...2025-09-17
- 云南“一部手机办事通...2021-01-27
-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2021-03-16
- 2020年12月7日...2021-03-16
- 公开征求对《广东省汽...2021-03-16
- 兵团生态环境局关于中...2021-03-16
- 关于入选内蒙古自治区...2021-03-16
- 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2021-01-27
-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2021-03-16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2021-05-06
- 政讯通沈阳环保联合调...2020-12-10
- 生态环境部:9项约束...2021-01-05
- 加速建设“智慧港口2...2021-01-27
- 河北廊坊:产业数字化...2021-01-27
-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2021-01-27
- 滦州市召开网络安全工...2021-01-27
-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1-01-15
- 公共资源“一网交易”...2021-01-27
- 千亿级产业强势崛起 ...2021-01-27